• 首 页
  • 遥感站简介
  • 研究方向
    • 地物波谱特性时空变化特征
    • 遥感产品地面真实性检验
    • 微波遥感基础理论及产品算法
    • 光学与微波大气环境监测
  • 队伍构成
    • 站长
    • 副站长
    • 科研人员
    • 研究生培养
  • 科研设备
    • 设备介绍
    • 设备使用情况及申请
  • 科研成果
    • 专利与著作权
    • 荣获奖励
    • 学术文章
  • 联系我们
  • 首页
  • 遥感站简介
  • 研究方向
    • 地物波谱特性时空变化特征
    • 遥感产品地面真实性检验
    • 微波遥感基础理论及产品算法
    • 光学与微波大气环境监测
  • 队伍构成
    • 站长
    • 副站长
    • 科研人员
    • 研究生培养
  • 科研设备
    • 设备介绍
    • 设备使用情况及申请
  • 科研成果
    • 专利与著作权
    • 荣获奖励
    • 学术文章
  • 联系我们
  1. 当前位置:首页    其他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2011年泡子沿微波遥感实验数据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02-01   |  【 大  中  小 】

 2011年6月-10月在长春泡子沿地区(125°7′11.7″E,43°45′32″N)开展了两次地基土壤湿度实验,一次实验为裸土实验,主要用于验证周期性结构对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农田裸土土壤湿度的影响,第二次实验测量了长时间系列的玉米冠层的微波辐射,用于验证垄行结构在植被覆盖条件下是否还能对土壤湿度的反演产生影响,并说明植被冠层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2011年10月18日和2011年10月20日在长春泡子沿区域开展了变土壤水分的农田表面微波遥感地基实验。测量区域为收割玉米之后的裸露土壤,土壤表面具有垄行结构,垄周期为65cm,垄高为11cm,微波辐射计平行垄向观测。观测之前,把土壤表面残留的玉米秸秆和干玉米叶清理干净。测试仪器为C波段微波辐射计,其天线的主波束角为15°,天线照射的地面范围约为长短半轴为3.8m、1.8m的椭圆形。微波辐射计架高5.8m,观测高度角为50°。为说明垄行结构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地表面微波辐射的影响,利用人工方式改变了天线足印内部分区域的土壤水分含量。实验过程中,每改变一次土壤水分就用黑体对辐射计进行一次标定,从而确保微波辐射亮温数据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实验期间,进行了六次变土壤水分的操作,每次土壤水分改变之后,都进行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的测量。本次实验采集了C波段水平和垂直极化亮度温度,以及土壤参数和表面粗糙度参数。

2011年6月21日至2011年9月21日期间,针对玉米冠层覆盖下的农田微波辐射特性开展了长时间系列地基微波遥感实验,旨在说明不同生长季节玉米冠层对地表微波辐射的影响机制、植被光学厚度与玉米冠层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土壤水分反演的影响。在整个实验期间,针对玉米冠层生长期的六个阶段分别进行了六次微波辐射测量实验,日期分别是2011年6月21日、2011年6月24日、2011年7月4日、2011年7月11日、2011年7月18日、2011年9月21日。

实验测量参数

 

详情咨询:zxm984913@163.com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27  Email:jyrs@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