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实验室简介
  • 科学研究
    • 实验室定位
    • 研究目标
    • 研究方向
    • 研究项目
    • 研究工作进展
  • 科研队伍
    • 队伍建设
    • 学科组
  • 研究生教育
    • 简介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研究生
    • 毕业研究生
  • 科研成果
    • 获奖
    • 专著
    • 学术论文
    • 专利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简介
  • 科学研究
    • 实验室定位
    • 研究目标
    • 研究方向
    • 研究项目
    • 研究工作进展
  • 科研队伍
    • 队伍建设
    • 学科组
  • 研究生教育
    • 简介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研究生
    • 毕业研究生
  • 科研成果
    • 获奖
    • 专著
    • 学术论文
    • 专利
  • 联系我们
  1.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湿地动态
湿地动态

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3-03   |  【 大  中  小 】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湿地保护和生态补偿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夏玉发对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了全面调研。调研的结果喜忧参半:“喜的是湿地保护整体状况较好,忧的是多年来为了保护湿地,地方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不小影响。 ”

  

  夏玉发代表说,由于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很多生产性企业不得在保护区内及周边建设,严重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区内农作物以及水产养殖鱼苗等受湿地鸟类取食,给当地群众造成很大损失。据统计,每年升金湖保护区因越冬候鸟取食,导致农作物受害面积达20000余亩,每亩农作物损失量达100公斤,共计每年损失粮食达2000吨,经济损失近400万元。因鸬鹚、苍鹭等鸟类在湖区觅食鱼苗,导致湖区水产养殖户每年经济损失达246万元,占渔业总收入的10%左右。

  

  夏玉发代表建议,国家应加快出台湿地保护法规,既要严厉打击破坏、侵占湿地资源等非法行为,又要对因保护湿地造成的损失给予相应补偿,特别要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参照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出台《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办法》,依据“谁保护、谁受益”原则,明确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按照保护湿地受到损失的类型、程度以及湿地保护级别,分别确定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湿地保护与地方经济、人民生活共同发展。

 

 

 

2014年3月5号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27  Email:jyrs@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