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实验室简介
  • 科学研究
    • 实验室定位
    • 研究目标
    • 研究方向
    • 研究项目
    • 研究工作进展
  • 科研队伍
    • 队伍建设
    • 学科组
  • 研究生教育
    • 简介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研究生
    • 毕业研究生
  • 科研成果
    • 获奖
    • 专著
    • 学术论文
    • 专利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简介
  • 科学研究
    • 实验室定位
    • 研究目标
    • 研究方向
    • 研究项目
    • 研究工作进展
  • 科研队伍
    • 队伍建设
    • 学科组
  • 研究生教育
    • 简介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研究生
    • 毕业研究生
  • 科研成果
    • 获奖
    • 专著
    • 学术论文
    • 专利
  • 联系我们
  1.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生态浮床的净化能力研究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3-10   |  【 大  中  小 】

1、生态浮床的净化能力

人工浮床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处理,具有不占用土地,不消耗能源,管理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干扰小等优点,而且具有生物栖息、景观美化等辅助作用。选择芦苇、美人蕉、菖蒲、水稻4种植物,以小兴凯湖水为对象,采用模拟和原位试验,探讨了4种生态浮床对N、P的净化能力。模拟实验表明,7个周期内芦苇、美人蕉、菖蒲、水稻生态浮床对水中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5%、84.0%、92.9%和89.9%,显著高于空白的48.7%;4种生态浮床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4%、85.9%、96.2%和77%,显著高于空白的62.5%。4种人工浮床净化N、P的速率:美人蕉≥芦苇>水稻>菖蒲。

 

图1  生态浮床净化N、P的模拟实验

 

 

 

图2  生态浮床净化N、P的原位实验

 

表1  四种生态浮床中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量 (mg/pot)

生态浮床类型

N

P

芦苇

675±46

79.0±5.9

水稻

554±117

66.5±10.7

美人蕉

1136±63

176±2

菖蒲

662±112

64.6±23.8

 

图3   4种生态浮床对N、P的去除率

2、生态浮床植物的根系特征

4种生态浮床植物根系的发达程度:美人蕉≥芦苇>水稻>菖蒲。生态浮床植物的根系参数(总根长、表面积、体积)与氮、磷去除速率显著相关,根系发达程度是影响生态浮床氮磷净化速率的主要因素。模拟试验和野外试验均表明:美人蕉、芦苇的生长状况和净化能力均较好,可作为东北地区生态浮床的优选植物。

表2   4种浮床植物根系参数(单株)

植物

总根长(m)

表面积(×103cm2)

根径(mm)

体积(cm3)

芦苇

414±82

5.40±0.68

0.43±0.09

58.0±14.0

水稻

77.5±4.5

1.09±0.04

0.44±0.01

12.2±0.1

美人蕉

406±15

6.47±0.44

0.51±0.02

82.4±8.1

菖蒲

22.6±3.4

0.38±0.06

0.54±0.01

5.2±0.8

 
 
 

图4  4种浮床植物根系的发育状况

3、浮床系统净化氮磷的机制

生态浮床植物吸收是氮磷去除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对P的去除贡献比N高。生态浮床作为辅助污染治理措施,布设在河岸、主排水沟渠及湖泊中,可与其它措施结合进行污染水体的治理和修复,建议5月底-6月初进行浮床植物的栽种,9初月份收割,以减少植物分解带来的二次污染。

表3  植物吸收对氮、磷去除的贡献

污水

N贡献率(%)

P贡献率(%)

芦苇

菖蒲

芦苇

菖蒲

A

72.2±4.9

77.1±12.6

83.7±7.1

76.3±18.0

B

66.4±11.5

36.4±6.7

54.8±11.1

45.5±5.1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27  Email:jyrs@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