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实验室简介
  • 科学研究
    • 实验室定位
    • 研究目标
    • 研究方向
    • 研究项目
    • 研究工作进展
  • 科研队伍
    • 队伍建设
    • 学科组
  • 研究生教育
    • 简介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研究生
    • 毕业研究生
  • 科研成果
    • 获奖
    • 专著
    • 学术论文
    • 专利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简介
  • 科学研究
    • 实验室定位
    • 研究目标
    • 研究方向
    • 研究项目
    • 研究工作进展
  • 科研队伍
    • 队伍建设
    • 学科组
  • 研究生教育
    • 简介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研究生
    • 毕业研究生
  • 科研成果
    • 获奖
    • 专著
    • 学术论文
    • 专利
  • 联系我们
  1.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我所 “核污染净化”研究取得突破进展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4-21   |  【 大  中  小 】

    近期,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doi: 10.1039/C3TA13548A.)在线发表了我所环境修复与材料技术学科组的学术论文“ In situ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Magnetic Prussian Blue/Graphene Oxide Nanocomposites for Removal of Radioactive Cesium in Water”,该文章报道了“磁性普鲁士蓝/氧化石墨烯纳米吸附材料选择性高效净化核废水中放射性铯元素”。   

  核泄漏造成的核辐射污染是目前已知核能应用中最大的安全和环保隐患。研究表明,核污染成分包括铯 (Cs-131、133、137)、锶(Sr90)及碘(I-131、135)等多种放射性元素,其中放射性铯(12.8%,半衰期约为30年)为主要成分之一。  

  针对当今世界核污染净化材料与技术欠缺的现实,我所于洪文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开创性成功研究制备了“磁性普鲁士蓝/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用于高效吸附放射性铯元素,对50 ppm的污水中铯的快速去除率可达90%以上;对铯离子的饱和吸附容量可达55.56 mg/g。同时,该吸附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迅速简便地从核废水中实现分离。更重要的是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辐射稳定性和对铯离子的选择吸附性,即使在成分复杂的海水中,材料对铯的净化与磁回收效果几乎不受影响。 

  该研究成果将对我国乃至世界核污染净化材料与技术的进步起到积极而深远的重要影响。 

  相关成果 

  Hongjun Yang, Lei Sun, Jiali Zhai , Haiyan Li, Yan Zhao and Hongwen Yu*, In situ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Magnetic Prussian Blue/Graphene Oxide Nanocomposites for Removal of Radioactive Cesium in Water.  J. Mater. Chem. A, DOI: 10.1039/C3TA13548A.  

  专利:磁性普鲁士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受理号:201310323166.2)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27  Email:jyrs@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