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所成功举办2025年“领略湿地,逐梦黑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成功举办了2025年“领略湿地,逐梦黑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100余名优秀学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参与了这场融合前沿学术与实地考察的科学之旅。
7月16日上午,开营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东北地理所所务委员祝惠研究员代表研究所致辞,她热情欢迎各位优秀学子的到来,并系统介绍了研究所的发展历程、战略定位、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以及在湿地生态保育、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强调了研究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中的使命担当。之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主任苑春宇详细介绍了研究所的研究生培养特色、招生政策及报考流程。研究生教育管理部侯雪莹和李盟两位老师分别就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国际交流项目以及学生日常管理与校园生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开营仪式后,营员们聆听了研究所精心准备的系列高水平学术报告。12位导师围绕研究所核心研究方向,分享了他们的学科方向和科研进展。报告内容紧扣国家需求和学科热点,深入浅出,极大地激发了营员们的科研兴趣。报告间隙,营员们积极与心仪导师交流探讨。
7月17日,营员们首站奔赴研究所科技攻关的核心阵地——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常务副站长李伟强研究员以及王明明副研究员的带领下,营员们实地考察了长期监测苏打盐碱土的水盐运移、开展盐碱地高效治理、水肥精准管理、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筛选与利用等内容,亲身感受了科研力量如何将贫瘠盐碱地转变为可利用土地的实践。
7月18日,营员们来到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在站长文波龙副研究员及团队的引导下,营员们深入了解了该站的核心使命以及开展的相关工作。通过实地考察,营员们不仅学习了盐碱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健康诊断方法,更深刻理解了研究站在维护区域生态屏障、保育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价值,以及科研人员二十余年如一日在此进行生态恢复的艰辛历程与显著成效。
通过连续两天的深入一线考察,营员们亲身感受到了东北黑土区的广袤与重要价值,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者如何扎根大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切实服务于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需求,对研究所强大的科研支撑平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
在夏令营结束之际,东北地理所为营员们举行了结业仪式,并颁发结业证书。营员们满载收获与认同,背起行囊,踏上归途。
东北地理所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成功举办,展现了研究所在湿地科学、黑土地保护、盐碱地治理等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地位、扎实的科研积累和优良的育人环境。活动为全国优秀学子搭建了深度了解研究所科研方向、导师队伍、支撑平台和学习生活的桥梁,有效促进了高校学子与研究所师生间的交流。研究所期待未来能与这些优秀的青年学子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同行,共同为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研究与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附件下载: